8188cc威尼斯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教学大纲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07-09浏览次数:288

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专业代码:071002

研究方向:1、昆虫生态学;     2、农业害虫及其防治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开课单位

 

 

16

18

 

英语

6

144

1

外语学院

自然辩证法

3

60

1

人文学院

昆虫分类学

3

60

2

8188cc威尼斯

昆虫生理学

3

60

2

8188cc威尼斯

昆虫生态学

3

60

2

8188cc威尼斯

 

 

 

 

 

 

 

 

 

 

 

 

 

 

 

16

14

 

害虫生物防治

2

40

3

8188cc威尼斯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

3

60

3

机械交通学院

高级生物统计

2

40

2

8188cc威尼斯

研究生专题讨论

1

20

3

8188cc威尼斯

农药抗药性检测与治理

2

40

3

8188cc威尼斯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2

40

3

8188cc威尼斯

昆虫毒理学

2

40

2

8188cc威尼斯

矩阵理论及其应用

3

60

1

数理学院

教学实践

2

40

1

8188cc威尼斯

 

 

 

 

 

 

 

 

 

 

 

 

 

 

 

 

 

 

 

 

 

 

 

 

 

补修课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研究生需补修的课程:普通昆虫学、害虫防治学原理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专业代码:071010

研究方向:1、蛋白质化学;  2、分子生物学;  3、生化制剂

课程类别

     

开课学期

开课单位

 

16

18

英语

6

144

1

外语学院

自然辩证法

3

60

1

人文学院

分子生物学

3

60

2

8188cc威尼斯

生命科学专题

2

40

2

8188cc威尼斯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3

80

2

8188cc威尼斯

研究生专题讨论

1

20

1

8188cc威尼斯

 

 

 

 

 

 

 

 

 

 

 

16

14

 

细胞遗传学

2

60

1

8188cc威尼斯

细胞生物学

2

40

1

园艺学院

高级生物化学

2

40

2

8188cc威尼斯

高级植物生理学

3

60

1

园艺学院

基因工程

2

40

2

8188cc威尼斯

高级生物统计

2

40

2

8188cc威尼斯

分子免疫学

2

40

2

动医学院

分子病毒学

2

40

2

动医学院

现代仪器分析

2

60

2

资环学院

微生物实验技术

2

40

1

8188cc威尼斯

细胞工程

2

40

1

8188cc威尼斯

教学实践

2

40

 

8188cc威尼斯

 

 

 

 

 

 

 

 

 

 

补修课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研究生需补修的课程:微生物学、普通遗传学、普通生物化学等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专业代码:090101

研究方向:1、高产栽培生理;  2、作物生态生理;  3、农作制度

课程类别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开课单位

学 位 课 16--18学 分

英语

6

144

1

外语学院

自然辩证法

3

60

1

人文学院

高级作物生理学

3

60

1

8188cc威尼斯

高级农作学

3

60

2

8188cc威尼斯

作物高产理论与实践

3

60

2

8188cc威尼斯

研究生班讨论

1

20

1

8188cc威尼斯

 

 

 

 

 

 

 

 

 

 

 

 

 

 

 

 

 

 

 

 

选修课16--14学分

高级生物统计

2

40

2

8188cc威尼斯

现代仪器分析

2

60

2

资环学院

高级植物营养学

1.5

30

2

资环学院

高级生态学

3

60

1

资环学院

高级植物生理学

3

60

1

园艺学院

细胞生物学

2

40

1

园艺学院

分子生物学

3

60

2

8188cc威尼斯

节水农业理论与技术

1.5

30

2

8188cc威尼斯

作物两高一优

1

20

1

8188cc威尼斯

 

 

 

 

 

 

 

 

 

 

 

 

 

 

 

 

 

 

 

 

 

 

 

 

 

补修课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研究生需补修的课程:作物栽培学、植物生理

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专业代码:090102

研究方向:1、棉花遗传育种;  2、小麦遗传育种;

3、玉米遗传育种;  4、油菜遗传育种

课程类别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开课单位

学 位 课16--18学 分

英语

6

144

1

外语学院

自然辩证法

3

60

1

人文学院

分子遗传学

3

60

2

8188cc威尼斯

高级作物育种学

3

60

2

8188cc威尼斯

细胞遗传学

2

60

1

8188cc威尼斯

作物遗传育种seminar

  2

 60

     2

     8188cc威尼斯

 

 

 

 

 

 

 

 

 

 

 

 

 

 

 

 

 

 

 

 

选 修 课16--14学 分

基因工程原理

2

40

2

8188cc威尼斯

数量遗传学

2

40

2

8188cc威尼斯

高级生物化学

2

40

2

8188cc威尼斯

高级生物统计

2

40

2

8188cc威尼斯

现代仪器分析

2

60

2

资环学院

细胞生物学

2

40

1

园艺学院

植物细胞工程

2

40

2

8188cc威尼斯

高级作物生理学

3

60

1

8188cc威尼斯

生物信息学

  2

 40

     2

8188cc威尼斯

高级植物生理学

  3

60

     1

园艺学院

 

 

 

 

 

 

 

 

 

 

 

 

 

 

 

 

 

 

 

 

补修课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研究生需补修的课程: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生物统计学

植物病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专业代码:090401

研究方向:真菌学及植物真菌病害

课程类别

课   称   名   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开课单位

学 位 课16--18学分

英语

6

144

1

外语学院

自然辩证法

60

1

人文学院

植物病原真菌学

3

80

3

8188cc威尼斯

分子植物病理学

3

80

3

8188cc威尼斯

高级植物病理学

3

60

4

8188cc威尼斯

 

 

 

 

 

 

 

 

 

 

 

 

 

 

 

 

 

 

 

 

 

 

 

 

 

 

 

 

 

 

选修课16--14学分

分子生物学

3

60

2

8188cc威尼斯

分子遗传学

3

60

2

8188cc威尼斯

植物分类学

3

60

2

林学院

植物解剖学

2

50

2

林学院

植病研究法

3

80

3-4

8188cc威尼斯

植物学拉丁文

1

20

2

药学院

生物间遗传学

1

20

2

8188cc威尼斯

细胞生物学

2

40

1

园艺学院

植物检疫学

2

50

3

8188cc威尼斯

现代仪器分析

2

60

2

资环学院

高级植物生理学

3

60

1

园艺学院

教学实践

2

40

4-5

8188cc威尼斯

专题讲座

2

40

4-5

8188cc威尼斯

 

 

 

 

 

 

 

 

 

 

 

 

 

 

 

 

 

 

 

 

 

 

 

 

 

 

 

 

 

 

 

 

 

 

 

补修课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研究生需补修的课程:植物病理学

昆虫分类学课程教学大纲

 

 

开课

学期

授课

实验

 

昆虫分类学

30

30

3

2

赵 莉

教  授

 

 

 

 

 

 

 

 

 

绪论  昆虫分类学的目的和任务;分类学的历史发展,现代分类学的理论,新技术在分类学中的应用;我国昆虫分类学的历史和现状

第一章  生命的起源和物种的形成

生命的特点和起源;物种的概念;物种形成的方式、途径和方式

第二章  分类学中的一些时空概念

共性与特性;祖征与新征;连续性与间断性

第三章  分类阶元   种下阶元;高级分类阶元

第四章  命名法规和模式标本

动物命名法规的起源和发展;名称和命名模式概念和模式标本

第五章  分类程序

标本的收集和利用;鉴定;鉴定依据的特征;研究结果的整理

第六章  绘图   绘图的方法;绘图的安排

第七章  系统发育与分类    系统发育;分类

第八章  动物地理区划

第九章  昆虫分目概述

昆虫的分目;无翅亚纲的分类;古翅类昆虫的分类;直翅类昆虫的分类;啮翅类昆虫的分类;半翅类昆虫的分类;

脉翅类昆虫的分类;长翅类昆虫的分类;鞘翅类昆虫的分类;吸吻类昆虫的分类;膜翅类昆虫的分类

第十章  农业常见昆虫分类鉴定

实验部分

1.  直翅目;缨翅目;半翅目;同翅目;脉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主要种类的形态识别。2.  自己采集标本分类鉴定。

课程

目标

了解昆虫分类学的发展前沿动态,掌握基本研究方法。

先修

课程

 

备注

 

昆虫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授课

实验

 

昆虫生态学

40

20

3

  2

王登元

教  授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昆虫和植物对能量的利用

第一节  生理生态学概论           第二节  最优采食理论

第三节  能量分配策略和贮存利用

第三章  种群的空间格局

第一节  种群空间格局及其数学模型 

第二节       昆虫种群田间抽样方法和数据处理

第三节  空间格局研究的深化

第四章  单种种群的数量动态

第一节  种群密度动态及其基本模型

第二节       生命表技术               第三节  种群的调节与管理

第五章  昆虫种群的相互作用

第一节  生态位及其分析

第二节  竞争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天敌―害虫的相互关系

第四节  共生和协同进化

第六章  群落与生态系统

第一节  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食物链与食物网

第三节       群落结构分析

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五节  生态系统分析与建模

第六节  害虫防治系统及其模拟

第七章  昆虫的化学生态问题

第一节  化学生态学概论  

第二节  植物与植食性昆虫的化学相互作用

第三节  昆虫行为与信息素

第四节  化学生态学与害虫综合治理可能性与前景

第八章  昆虫的生态对策和害虫防治实践的生态学基础

第一节  昆虫的生态对策   第二节  害虫防治对策的生态学基础

课程

目标

掌握昆虫生态学的基本要领,基础理论和主要实验分析方法。

先修

课程

 

备注

 

昆虫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授课

实验

 

 

昆虫生理学

40

20

3

2

于江南

教  授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胚胎发育   1、卵的构造;2、胚胎发育的进程;3、组织、器官、系统的形成;4、胚胎发育的多种形式;5、影响胚胎发育的因素;

6、胚后发育概说 ;     7、胚胎发育知识的应用

第三章       体壁   1、基本功能;   2、基本结构;       3、化学组成;

4、表皮的形成与蜕皮; 5、蜕皮的激素调节;  6、通透性屏障作用

第四章  消化与营养   1、消化道的构造与机能;2、消化生理 ;3、营养生理;4、植食性昆虫食性的生理基础;

第五章  循环与血液   1、循环系统的构造;  2、心搏与心电活动;  3、血液循环;     4、血液;   5、血细胞;  6、血细胞的超微结构;

7、昆虫的造血器官;  8、血液的功能

第六章       呼吸与能量代谢   1、气管系统的解剖学与组织学;

2、气管系统的超微结构;     3、呼吸生理;     4、能量代谢

第七章  排泄   1、马氏管的构造和功能;2、直肠及其排泄生理;3、其它排泄器官和机能;4、昆虫的排泄物;5、排泄机理

第八章  肌肉生理   1、肌肉的类型与机能;2、组织学与超微结构;3、肌肉与运动;4、神经―肌肉偶联;5、 肌肉收缩机制

第九章  神经生理   l、神经系统的基本构造;2、昆虫神经系统的分布与功能;3、中央神经系统对运动的调节;4、交感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5、神经分泌;6、神经冲动的传导;7、杀虫剂的神经毒理

第十章  昆虫激素   1、内分泌器官的组织学;  2、昆虫激素; 

3、激素的调节作用;  4、滞育及激素的调节作用;   

5、激素对昆虫其它生理过程的调节;   6、激素的作用原理;         

7、激素及其类似物的应用;   8、信息素

第十一章  感受器官和行为   1、感受器的类型、构造和机能;2、机械感受器及其生理; 3、化学感受器及其生理;4、温度与湿度感受器;5、视觉器;6、昆虫行为

第十二章  生殖   1、生殖系统的构造与功能;2、生殖细胞的形成―性成熟;     3、有关生殖系统的生物化学;  4、生殖活动;   

5、性别分化的生理机制;     6、生殖的控制机能;  

7、引起昆虫不育的因素及其机能

课程

目标

了解昆虫生理学的发展前沿动态,掌握基本研究方法。

先修

课程

 

备注

 

害虫生物防治课程教学大纲

 

 

授课

实验

 

 

害虫生物防治

30

10

2

3

梁  铁

副教授

 

   

 

 

 

 

 

 

 

 

 

第一章      绪论

1、害虫生物防治的定义和内容;  2、生物防治的重要性;

3、历史和展望;4、生物防治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5、国际及我国生物防治组织机构及其活动

第二章      害虫防治理论基础

1、害虫的由来;2、害虫的发生规律;3、天敌效能的基本概念;4、害虫天敌的排除效应;5、害虫防治方法的选择

第三章      寄生性天敌

寄生性天敌的昆虫类群及生物学习性

第四章      捕食性天敌

捕食性天敌的昆虫类群及生物学习性

第五章         害虫天敌的保护与助长

1、保护天敌与助长天敌的基本方法;

2、天敌大量繁殖的基本方法

第六章       天敌昆虫的助迁、移殖和引进

1、天敌昆虫的助迁、移殖及引进技术和注意事项;

2、田间人工释放技术

第七章         昆虫病原微生物

1、昆虫传染病及流行;2、致病微生物类群;

3、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虫的作用;4、昆虫病原的增殖;

5、昆虫病原细菌的利用和田间实施;

6、昆虫病原真菌的利用田间实施;

7、昆虫病毒的利用和田间实施

第八章         生物防治的研究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1、  生物防治的研究技术;2、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课程

目标

掌握害虫生物防治的理论与专业知识,及其研究进展。

先修

课程

昆虫生态学等课程

备注

 

昆虫毒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授课

实验

 

 

昆虫毒理学

30

10

2

2

张  新

讲  师

 

 

 

 

 

 

 

 

 

 

 

 

 

 

 

 

第一章      昆虫毒理学研究对象和目标、剂量、毒理学研究方法

第二章         杀虫剂对昆虫表皮的穿透及在虫体内的分布

1、杀虫剂对昆虫表皮、消化道、卵壳神经膜的穿透;2、杀虫剂的转运;3、杀虫剂在昆虫体内的分布

第三章         昆虫神经生理与神经毒剂

1、神经生理学基本原理;2、除虫菊酯及类似物;3、AchE与AchR的神经毒剂;4、其它神经毒剂

第四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杀虫剂―呼吸毒剂

1、呼吸毒剂;2、氧化磷酸化作用抑制剂

第五章  作用于核酸代谢和核酸生成的化学不育剂

1、核酸代谢类型化学不育剂;2、烷化型的化学不育剂

第六章      昆虫生长发育抑制剂

1、抑制剂的种类;2、中毒症状及作用机制;3、昆虫生长发育抑制剂应用前景

第七章      害虫对杀虫剂的抗药性

1、概况;2、抗性测定与监测;3、抗药性机理;4、抗药性遗传;5、抗药性治理

第八章      昆虫信息素及其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1、信息素种类;2、作用机理;3、应用现状

第九章      杀虫剂环境毒理学

1、杀虫剂在动植物体内的代谢;2、光解作用;3、对环境的污染与残留

第十章      杀虫剂的田间毒理

1、湿度对毒力的影响;2、营养因素与药效的关系;3、种群结构和动态对药效的影响

 

实验: 1、有机磷杀虫剂对昆虫AchE抑制作用的测定

2、农药残留量分析

课程

目标

掌握昆虫毒理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杀虫剂作用机理。

先修

课程

昆虫生理学

备注

 

农药抗药性检测与治理课程教学大纲

 

 

开课

学期

授课

实验

 

 

农药抗药性检测与治理

26

10

2

3

马德英

副教授

 

 

 

 

 

 

 

 

 

 

 

绪论  农业有害生物(病原物、害虫、杂草)抗药性概念

第一章  害虫抗药性检测与治理

第一节  害虫抗药性的形成与发展概况

第二节  抗药性检测的方法

第三节  抗药性形成的生理生化机制

第四节  抗性治理的原则、策略等

第二章  病原菌抗药性检测与治理

第一节  病原菌抗药性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病原菌抗药性的种类与检测方法

第三节  影响病原菌抗药性形成的因素

第四节  病原菌抗药性形成的生理生化机制

第五节  病原菌抗药性治理的原则与策略

第三章  杂草抗药性检测与治理

第一节  杂草对除草剂抗性的形成与发展现状

第二节  抗药性杂草的鉴定原理与检测方法

第三节  杂草对除草剂抗药形成的生理生化机制

第四节  杂草抗药性治理的原则与策略

 

 

 

 

 

 

 

 

 

 

 

课程

目标

掌握有关抗药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及抗药性形成的机理,重点掌握有害生物的抗药性治理。

先修

课程

昆虫生态学   昆虫分类学等

备注

 

 

有害害虫生物综合治理课程教学大纲

 

 

开课

学期

授课

实验

 

 

有害害虫生物综合治理

30

10

2

3

王登元

教  授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害虫综合治理的概念  1.1害虫综合治理的沿革;1.2害     虫综合治理的特点

第二节    制定害虫综合治理的要点  2.1分析各种害虫在生态系     统中的地位;2.2发展可靠的监测技术 ;2.3制订压低主要害虫平衡密度的方案

第三节    实施害虫综合治理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3.1害虫综合治 理技术推广和实施系统;3.2实施害虫综合治理的限制因素;3.3对策

第二章         害虫综合治理的生态学原理

第一节  农田生态系统1.1 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1.2农田生态系统中节肢动物群落的发展和物种间的协同进化;1.3农田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第二节  害虫种群的自然控制  2.1害虫生命系统;2.2害虫种群的自然控制;2.3害虫种群自然控制模型;2.4害虫种群的形成及其生态学控制途径

第三章         害虫综合治理的经济学原理

第一节  作物受害损失与预测  1.1害虫对作物的经济危害;1.2作物受害损失估计;1.3作物受害预测  

第二节  经济损害允许水平和经济阈值2.1经济损害允许水平和经济阈值的概念及其关系;2.2经济损害允许水平和经济阈值的测定方法

第三节  害虫混合种群的经济阈值  3.1根据标准害虫经济阈值进行确定;3.2根据混合危害损失模型进行确定;3.3根据经验经济损害允许水平计算公式进行确定

第四章         综合治理系统中的害虫防治技术

第一节    农业防治  第二节  生物防治  第三节  化学防治 

第四节  昆虫信息化合物的利用和遗传防治

第五章  我国作物害虫综合治理进展

第一节  棉花害虫综合治理  第二节  蔬菜害虫综合治理     第三节   果树害虫综合治理   第四节  粮食作物害虫综合治理

第六章  害虫综合治理展望

第一节  联机害虫管理系统  第二节  辅助决策系统

课程

目标

了解害虫综合治理技术的理论和专业基础以及该方向的发展趋势。

先修

课程

昆虫生态学   昆虫分类学等

备注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开课

学期

     

授课

实验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20

60

3

2

罗淑萍等

副教授

 

 

 

 

 

 

 

 

 

 

 

 

 

 

 

第一章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基本理论

第一节    生物大分子制备技术     第二节  电泳技术

第三节  离心分离技术          第四节  分光光度技术

第五节  分子杂交技术          第六节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第二章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

第一节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第二节  氨基酸的双向纸层析

第三节  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第四节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

第五节  凝胶层析法、离子交换法分离蛋白质

第六节  等电点聚焦法测定蛋白质等电点

第七节  酶的制备及其活力的测定

第八节  蛋白质N-末端的测定

第九节  同工酶的分离提取及分析鉴定(SOD、酯酶、过氧化物酶等)

第十节  组织中DNA的提取及琼脂凝胶电泳鉴定

第十一节  核酸(DNA和RNA)的定量测定

第十二节  植物总RNA及mRNA的提取与电泳鉴定

第十三节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第十四节  质粒DNA的提取、酶切及电泳鉴定

第十五节  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

第十六节  DNA重组实验

第十七节  分子杂交实验

第十八节  烟草叶盘与农杆菌共培养获得转基因植株

 

 

课程

目标

掌握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实验方法,了解最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先修

课程

 

备注

 

基因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授课

实验

 

 

基因工程

40

 

2

2

罗淑萍

张  桦

副教授

副教授

 

 

 

 

 

 

 

 

 

 

 

 

 

 

 

 

绪论

第一章  分子克隆工具酶及其应用

限制性内切酶、DNA甲基化酶、核酸酶、核酸聚合酶、核酸连接酶、

核酸末端修饰酶、其它酶类

第二章  分子克隆载体

    分子克隆载体特点、分子克隆载体种类、克隆载体的选择、克隆载体的构建

第三章  核酸技术

核酸分离纯化技术、核酸电泳技术、DNA限制酶切和限制酶图谱绘制技术、DNA分子的连接技术、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核酸杂交技术、核酸测序技术

第四章  基因文库的构建

  基因组文库的构建、cDNA文库的构建

第五章  基因的分离与鉴定

第六章       基因的转移技术

基因的导入方法、转化体的检测

第七章       基因的表达技术

研究基因表达的方法、外源基因的表达

第八章       基因的突变技术

        基因的体外定向突变、基因置换 

第九章       生物信息技术

计算机技术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网络技术在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第十章       转基因植物

第十一章 基因芯片技术及应用     

 

课程

目标

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了解基因工程的发展前沿动态。

先修

课程

 

备注

 

高级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  程  名  称

学  时

开 课

学 期

任  课  教  师

授课

实验

姓  名

职  称

高级生物化学

40

 

2

2

罗淑萍

王希东

副教授

讲  师

 

 

 

 

 

 

 

 

 

 

 

 

 

 

 

第一章 蛋白质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层析技术、蛋白质电泳、蛋白质的结晶及定量。

蛋白质分子构象、蛋白质一级结构测定、超二级结构、分子伴侣、立体结构

蛋白质的化学修饰、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组学概述

第二章  糖和脂

重要的单糖、寡糖和多糖的性质;糖蛋白及其糖链、糖胺聚糖和蛋白聚糖

重要脂质的性质和功能、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第三章  酶学及酶工程

        酶工程概述、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核酶、酶制剂的应用

第四章  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间信号、受体和G蛋白及跨膜信号转导、环核苷酸及其胞内信号传递途径

胞内钙信号途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的多样性、网络化与专一性

第五章  核酸

       核酸的结构、遗传信息的传递、DNA的突变、修复和重组、DNA的转座子、原核和真核生物的基因组结构、原核和真核生物基因表达与调控、基因工程、基因组与比较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技术

课程

目标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掌握蛋白质、酶、核酸等大分子活性物质的研究方法,了解细胞信号传导的途径,了解学科的研究进展。

先修

课程

 

备注

 

高级作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 程 名 称

学  时

开 课

学 期

任 课 教 师

授课

实验

姓  名

职  称

高级作物生理学

45

15

3

1

章建新

教  授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作物生长生理

第一节  作物生长分析

第二节  作物化控原理

第三章  光合生理

第一节  光合作用与作物产量

第二节  作物单株光合生理

第三节  作物群体光合生理

第四节  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

第四章  作物节水原理与技术

第一节  提高作物水份利用效率的生理生态基础

第二节  作物灌溉新技术

第五章  作物产品器官建成及败育生理

第一节  小麦籽粒胚乳细胞发育规律及其调控

第二节  玉米籽粒败育机理

第三节  决定棉纤维品质性状的分子生理基础

第六章  作物逆境生理

第一节  作物旱害及抗旱生理

第二节  作物寒害及抗寒生理

第三节  作物热害及抗热生理

第四节  作物的盐害及抗盐生理

实验部分:

实验一  作物光合速率测定

实验二  作物水分生理指标测定

实验三  作物根系活力测定

实验四  作物脯氨酸含量测定

实验五  植物的抗冻性测定

 

课程

目标

学习了解作物生理学的发展前沿动态,掌握基本研究方法,并应用其原理指导作物生产实践。

先修

课程

植物生理学  作物栽培学

备注

 

作物高产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课 程 名 称

学  时

开课

学期

任  课  教  师

授课

实验

姓  名

职  称

作物高产理论与实践

40

20

3

2

章建新

张巨松等

教  授

 

 

 

 

 

 

 

 

 

 

 

 

 

 

 

 

第一章  作物群体质量概论

第一节  作物群体研究的简要回顾

第二节  关于作物群体质量指标

第三节  作物群体质量优化的调控途径

第二章  小麦群体质量及其调控途径

第一节  小麦群体质量指标

第二节  小麦高产群体质量的调控技术

第三章  棉花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发展

第一节  棉花高产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发展过程

第二节  棉花优质高产技术途径及配套技术

第三节  棉花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展望  

第四章  玉米群体质量及其调控途径

第一节  玉米高产群体质量指标

第二节  玉米高产群体的培育途径与技术

 

实践部分内容:

1. 作物产量的估测方法

2. 作物高产的典型性分析

3. 作物品质分析

4. 生产基地考察

 

 

 

 

 

 

 

课程

目标

紧密结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作物生产实际,参加各种作物生产实践活动,学习新技术、新方法,达到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作物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先修

课程

高级作物生理学

备注

 

高级农作学课程教学大纲

 

 

 

 

授课

实验

 

 

高级农作学

60

 

3

2

徐文修

教  授

 

 

 

 

 

 

 

 

 

 

 

 

 

 

 

 

第一章  农作制度概述

第一节  农作学的性质与任务

第二节  农作学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农作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四节  农作制度发展历史

第二章  农作制度研究方法

第一节  农业自然生产潜力研究方法

第二节  种植制度研究方法

第三节  养地制度研究方法

第四节  耕作制度综合研究方法

第三章  农作制区域化

第一节  农牧农作制

第二节  城郊农作制

第三节  多熟农作制

第四章  农业结构与农业产业化

第一节  农业产业结构的内涵及层次

第二节  农业结构调整

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的内涵

第四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

第五章  农作制度研究进展

第一节  国外种植制度

第二节  国外土壤耕作技术

第三节  国外农田培肥

第六章  农作学学科发展趋势

第一节    农作制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第二节    21世纪农作制发展趋势展望

第三节    农作学学科发展

 

课程

目标

通过农作制度的研究与分析,建立农业生产的宏观观念,掌握农作制度优化技术体系,并了解农作学及农作制度发展新动态。

先修

课程

耕作学

备注

 

节水农业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 程 名 称

学  时

开 课

学 期

任 课 教 师

授课

实验

姓  名

职  称

节水农业理论与技术

30

 

1.5

2

石书兵

副教授

 

 

 

 

 

 

 

 

 

 

 

 

 

 

 

 

 

第一章 节水农业的发展概况

      第一节  节水农业出现的背景

第二节  水危机与节水农业

第三节  水农业研究进展

        第四节  研究框架与主要结论

第二章  节水农业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

        第一节  节水农业的形成与概念

        第二节  节水农业系统

      第三节  节水农业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四节  我国的节水型农业     

第三章 我国节水农业主要模式

        第一节 节水农业模式的概念与选择原则

        第二节 节水农业模式的结构与功能

        第三节  节水农业类型模式

第四章 节水农业水价控制

        第一节 水价研究动态

        第二节  灌溉水价确定原则

        第三节  灌溉水价计量

        第四节  灌溉水价决策与节水农业

 

 

 

 

 

 

 

 

课程

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作物节水的原理与技术,了解国内外节水研究的动态和最新进展。

先修

课程

植物生理学  作物栽培学

备注

 

作物两高一优课程教学大纲

 

 

课 程 名 称

 

学  时

开课

学期

任 课 教 师

授课

实验

姓  名

职  称

作物两高一优

20

 

1

1

姚源松

教  授

 

 

 

 

 

 

 

 

 

 

 

 

 

 

 

 

 

第一章  作物两高一优概论

      第一节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

第二节  两高一优的定义

第三节  两高一优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二章  世界及我国主要粮棉油的生产情况

        第一节  世界主要粮棉油的生产及消费情况

第二节  我国主要粮棉油的生产及消费情况

第三节  经济发展对优质的需求

第三章  作物、环境、措施三者的关系

        第一节  作物两高一优发展趋势及新疆两高一优研究的重点

        第二节  作物生长发育的规律及特点

第三节  新疆环境条件对作物高产优质的影响

第四节  新疆的作物栽培技术

第四章  主要粮棉油高产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第一节  棉花高密度矮化高产优质栽培关键技术

        第二节  小麦亩产600公斤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第三节  玉米亩产一吨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课程

目标

 

先修

课程

高级作物生理学  作物栽培学

备注

 

高级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 程 名 称

 

学  时

开课

学期

任 课 教 师

授课

实验

姓  名

职  称

高级生物统计学

40

 

2

2

聂文魁

副教授

 

 

 

 

 

 

 

 

 

 

 

 

 

 

 

 

第一章    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的一般原理,单因素、双因素随机区组及正交试验设计的分析方法及计算过程。

第二章    一元线性回归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配合、检验、预测及相关系数,决定系数的计算及其意义。

第三章    多元线性回归

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检验,预测,相关及偏相关、复相关系数的计算及其意义,逐步回归计算机演示过程。

第四章    通径分析

通径分析的基本概念、通径分析系数的计算过程。

第五章    多项式回归

一元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配合、检验、应用;多元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配合、检验、应用。

第六章    回归正交设计

一次回归正交设计;二次回归正交设计的基本原理,配合,计算过程。

第七章    回归旋转设计

回归旋转设计的思想方法,二次回归旋转设计的分析方法,二次回归旋转模型的优化与解析。

第八章    均匀设计

一次均匀设计;二次均匀设计的设计与分析方法。

第九章    聚类分析

聚类统计量;系统聚类法及计算机演示过程。

第十章    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主成分分析的应用及演示过程。

 

 

课程

目标

了解教学内容的基本原理,掌握本教材的试验设计方法,熟练运用计算机统计软件,使学生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试验设计与分析能力。

先修

课程

概率论  微积分  线性代数  初等生物统计学

备注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回归设计.多元统计》8188cc威尼斯教材科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 程 名 称

学  时

开课

学期

任  课  教  师

授课

实验

姓  名

职  称

分子生物学

40

20

3

2

罗淑萍等

副教授

 

 

 

 

 

 

 

 

 

 

 

 

 

 

 

 

第一章 绪论

分子生物学的含义、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史、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分子生物学的展望

第二章  DNA和RNA的结构

DNA的结构、DNA结构的多态性和动态性、RNA的结构和种类

第三章  基因的结构和组织

基因的结构特征、原核生物基因组、真核染色体和基因组的结构、基因的组织、转座子。

第四章  DNA的复制和修复

DNA复制概貌、复制的几种主要方式、DNA的复制酶和相关蛋白、原核、真核生物DNA的复制特点、DNA的修复。

第五章  RNA的合成

RNA的转录、启动子与转录起始、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mRNA的特征比较、终止和抗终止、内含子的剪接、编辑及修饰。

第六章  RNA的翻译--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遗传密码、核糖体及rRNA的结构、原核与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生物学机制、蛋白质的运转机制。

第七章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概述、乳糖操纵子、色氨酸操纵子、其他操纵子、转录后的调控

第八章  真核基因表达的调控

活性染色质和基因的转录、转录的顺式作用元件、反式作用因子、真核基因转录调控的主要模式、其他水平上的基因调控。

第九章  基因组与比较基因组学

人类基因组计划、DNA的鸟枪法序列分析技术、比较基因组学及功能基因组学研究

第十章  分子生物学技术

核酸的提取和纯化、核酸的分子杂交、目的基因的分离、核酸的序列分析、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及其应用、基因的表达和改造、RFLP 和RAPD及其应用。

课程

目标

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前沿动态。

先修

课程

 

备注

 

现代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开课

学期

授课

实验

 

 

现代仪器分析

38

22

2

2

王文全

副教授

 

 

 

 

 

 

 

 

 

 

 

 

 

 

 

 

仪器分析是指对样品中含有哪些成分、它们的含量多少进行分析测定,是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并利用仪器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仪器分析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农业、医学、环保、食品、冶金、地质、化工、石油、原子能等部门。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着重讲授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仪器结构与性能、定性定量分析等。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光谱分析法

     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2、红外光谱法

     3、荧光光谱法

4、原子吸收光谱法

5、原子发射光谱法

   二、色谱分析法

1、气相色谱法

2、液相色谱法

 三、其它

1、质谱法

2、薄层层析法

 

 

 

 

 

 

 

 

 

 

课程

目标

要求学生了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仪器结构与性能、定性定量分析等内容。

先修

课程

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  分析化学

备注

 

细胞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

 

 

开课

学期

授课

实验

 

 

细胞遗传学

40

20

2

1

曲延英

副教授

 

 

 

 

 

 

 

 

 

 

 

 

 

 

 

 

绪论(2学时)

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发展简史;实践意义和发展前景。

第一章 遗传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方法(2学时)

高等植物性状发育的基础;遗传试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染色体行为的观察。

第二章 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及其物质结构(6学时)

有丝分裂中期及减数分裂粗线期染色体;染色体带型及其带型分析;特化染色体;原核生物和病毒的染色体。

第三章 染色体的运动及功能(6学时)

有丝分裂中的染色体;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测定连锁群的技术;连锁与重组;重组机制;特殊交换;影响交换的因素;交换的机制;染色体直线图与遗传图。

第四章 染色体倒位(4学时)

臂间倒位;臂内倒位;倒位的遗传;倒位与进化;倒位在遗传研究及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第五章 染色体易位(4学时)

易位的类型与发生;易位的细胞学行为;多对染色体易位;易位染色体的鉴别;易位的应用。

第六章 四倍体遗传(2学时)

四倍体的产生、效应;四倍体的细胞学行为;四倍体遗传;四倍体与植物育种。

第七章 非整倍体(6学时)非整倍体的种类及来源;非整倍体的遗传分析(三体、单体与缺体遗传);非整倍体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第八章 染色体工程(4学时)远缘杂交障碍及其克服方法;染色体组工程;整条染色体的细胞遗传学操纵;染色体片段的转移。

第九章 无融合生殖(2学时)

无融合生殖的类型;无融合生殖机制;无融合体的胚胎发育;无融合生殖的遗传;无融合生殖与作物改良。

第十章 分子细胞遗传学(2学时)

名词学与研究方法;染色体结构序列及人造染色体;重复序列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物理排列;分子细胞遗传进化;分子细胞遗传学与作物遗传改良。

课程

目标

掌握细胞遗传学原理,了解细胞遗传学发展动态。为进一步掌握育种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先修

课程

植物学   遗传学

备注

 

分子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

 

 

开课

学期

授课

实验

 

 

分子遗传学

40

20

3

2

曲延英

副教授

 

 

 

 

 

 

 

 

 

 

 

 

 

 

 

 

第一章    遗传物质基础―DNA(4学时)

DNA携带两类不同的遗传信息;DNA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DNA物理结构的不均一性;DNA双螺旋结构的呼吸作用;DNA的变性、复性、杂交和Cot曲线;DNA二级结构的多形性;DNA构象家族;DNA超螺旋和拓扑异构现象;常见的DNA分子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第二章 植物基因类型(2学时)  植物基因概况;植物细胞结构蛋白基因;植物细胞优势表达基因。

第三章    DNA的复制及修复(8学时)

DNA的半保留复制;复制原点、方向和方式;DNA复制的酶学;DNA复制的半不连续性;DNA复制机构的复杂性;DNA复制起始;复制的终止;真核生物DNA复制;复制的调控;复制修复;损伤修复;限制与修饰。

第四章   转录(6学时)  RNA合成的酶学;控制转录起始的DNA序列―操作    子和启动子的结构;转录的起始和延伸;转录后处理;逆转录。

第五章   翻译(6学时)

tRNA和遗传密码;核糖体;肽链的合成;mRNA的结构与翻译;蛋白质在细胞内的越膜运输,定位和翻译后处理。

第六章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4学时)  正调控与负调控;操纵元的原理;基因转录的时序调控;基因转录的翻译调控;翻译水平的调控;DNA序列重排对基因转录的调控。

第七章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8学时)  概述;DNA水平的调控;活跃转录基因的染色质结构;转录水平的调控;rRNA基因的转录;真核生物中转录的翻译控制;转录后水平的调控;翻译水平的调控。

第八章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4学时)  两类遗传信息的差异;调节蛋白质的对称性与其识别序列的对称性;调控蛋白质的结构花式及其与DNA相互作用的细微机制;不同结合位点上的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RNA开关系统。

第九章遗传重组(4学时)  同源重组的分子机制;同源重组的酶学机制;依赖于同源重组的位点特异性的序列代换;位点特异性重组;细菌中的转座成分;真核生物的转座成分。

第十章植物与病原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4学时)  病原菌致病相关基因;植物感病的分子基础;植物抗病的分子基础;植物抗病性的进化。

课程

目标

掌握分子遗传学的基本原理,了解最新的植物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为分子育种奠定基础。

先修

课程

细胞遗传学  高级生物化学

备注

 

高级作物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

 

 

开课

学期

授课

实验

 

 

高级作物育种学

60

 

3

2

曲延英等

副教授

 

 

 

 

 

 

 

 

 

 

 

 

 

 

 

 

常规育种部分

绪论(2学时)  植物育种学及进化;Vavilov概念;Mendel以后的植物育种学。

第一章 变异来源(8学时)  植物遗传资源;诱导突变;通过有性手段进行种间杂交;染色体操作和多倍体;体细胞杂交。

第二章 变异的评估(2学时)  育种学中的生统遗传学;群体生化特征。

第三章 遗传体系操作(6学时)  自交和异交不亲和性体系;雄性不育性;无性融合;微繁殖和体细胞胚胎发生学;雄核发育和孤雌生殖。

第四章 选择方法(8学时)  选择策略和育种方法的选择;配子和孢子选择;离体培养选择。

第五章 适应性(6学时)  基因型X环境互作与适应性;有争议的以产量为基础的选择;对非生物逆境的抗性;对寄生生物的抗性。

第六章 特殊性状育种(8学时)  改进氮素生物合成的育种;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效率;高效根系统的育种。

生物技术育种

绪论(2学时)  生物技术育种;生物技术育种的现状及其前景。

第一章 生物技术在作物新品种培育中的应用(14学时)  概述;转基因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反义RNA技术及其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RNA干涉及其研究进展;生物技术育种安全性评价。

第二章 遗传标记概述(2学时)  遗传标记的发展;遗传标记种类。

第三章 DNA标记技术(4学时)  DNA―DNA杂交的DNA标记;PCR技术的DNA标记;限制性酶切和PCR的DNA标记;单个核苷酸多态性的DNA标记。

第四章 分子图谱的构建(6学时)  作图群体的建立;图谱构建的理论基础;DNA标记分离数据的数学处理;DNA标记连锁图谱的完善;比较作图。

第五章 质量性状分子标记(4学时)  近等基因系分析法;分离体分组混合分析法。

第六章 数量性状的分子标记(2学时) 数量性状基因的初级定位和精细定位。

第七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6学时)  质量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数量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标记辅助选择的应用研究;标记辅助选择的发展策略。

课程

目标

掌握作物育种的基本原理,了解最新的育种方法和手段。

先修

课程

高级生物统计  细胞遗传学  数量遗传学  现代生物技术

备注

 

数量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

 

 

开课

学期

授课

实验

 

 

数量遗传学

40

 

2

2

曲延英

副教授

 

 

 

 

 

 

 

 

 

 

 

 

 

 

 

 

绪论(2学时)

数量遗传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发展简史;与育种工作的关系。

第一章     群体遗传学基础(6学时)

基本概念;哈德―温伯格法则及推广;影响群体平衡的因素。

第二章     数量性状世代平均数的遗传分析(4学时)

基本概念;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基因的互作;由世代均数估计遗传效应。

第三章     数量性状各世代群体方差与协方差的遗传组成(4学时)

遗传方差成分分析;遗传协方差估计。

第四章     遗传力的估算(2学时)

遗传力的概念;遗传力的估算方法;遗传力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第五章     数量性状的选择(6学时)

在选择下的遗传进度;遗传相关与相关遗传进度;多性状的选择。

第六章        数量性状遗传试验设计(2学时)数量性状遗传试验的目的和要求;

自花授粉作物的遗传交配设计类型;异花授粉作物的遗传交配设计类型。

第七章     基因型与环境的交互作用(2学时)

品种、环境以及它们的互作;估计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方法;品种稳定性的测定。

第八章     配合力与双列杂交(4学时)

配合力;双列杂交;部分双列杂交;双列杂交与植物育种。

第九章 作物群体改良(4学时)

群体改良的必要性;群体改良的理论依据;原始群体的合成;轮回选择的方法;选择增益。

第十章         聚类分析(4学时)

遗传距离计算的主成分法;遗传距离计算的枢轴凝聚法;聚类分析的几种方法;遗传距离与聚类分析问题的讨论。

第十一章QTL的分子标记遗传分析(4学时)

主基因;QTL定位方法;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QTL定位实践;从QTL到基因。

课程

目标

掌握数量遗传学原理,了解数量遗传学发展动态,为作物数量性状的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先修

课程

高级生物统计

备注

 

基因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开课

学期

授课

实验

 

 

基因工程原理

40

 

2

2

曲延英

副教授

 

 

 

 

 

 

 

 

 

 

 

 

 

 

 

 

第一章  绪论  2学时

第一节     基因研究的发展 

第二节 基因的现代概念 

第三节 基因工程的诞生及其主要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重组DNA技术的基本方法   4学时

第三章  聚合酶链式反应       4学时

第四章  基因克隆的载体       4学时

第五章  基因的分离与鉴定     6学时

第六章  大肠杆菌高效表达基因的策略    4学时

第七章  外源基因在酵母中的表达        4学时

第八章  转基因植物                    4学时

第九章  微生物基因组学                4学时

第十章  基因芯片技术及应用            4学时

 

 

 

 

 

 

 

 

 

课程

目标

掌握基因工程原理及操作方法,了解目前在植物、微生物及人类中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为今后论文及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先修

课程

遗传学  生物化学  微生物学  分子遗传学

备注

 

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大纲

 

 

授课

实验

 

 

生物信息学

40

 

2

2

曲延英

副教授

 

 

 

 

 

 

 

 

 

 

 

 

 

 

 

 

第一章  概述

        生物信息学是综合应用生物学、数学、物理学、信息科学以及计算机

科学等诸多学科的理论方法的崭新的交叉学科。其核心是基因组信息

学,包括基因组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分配和解释。研究内容包

括:生物信息的收集、存储、管理与提供;基因组序列信息的提取和

分析;功能基因组相关信息的分析;生物大分子结构模拟;分析的技

术和方法研究;应用与发展研究。

第二章     生物信息数据库与查询

        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蛋白质数据库;功能数据库;其他数据库资源第三章 序列比对和数据库搜索

        序列两两比对;多序列比对

第四章 核酸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预测分析

        针对核酸序列的预测方法;针对蛋白质的预测方法

第五章 分子进化

        分子进化钟与中性理论;进化树;结构进化树

第六章 基因组序列信息分析

        分析工具;公共物理图谱数据库的使用

第七章 功能基因组相关信息的分析

        大规模基因表达谱分析;基因组水平蛋白质功能综合预测

 

 

 

 

 

 

课程

目标

掌握生物信息学原理,了解目前在植物、微生物及人类中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为今后论文及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先修

课程

遗传学  生物化学  微生物学  分子遗传学

备注

 

植物细胞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开课

学期

授课

实验

 

 

植物细胞工程

40

 

2

2

王  芳

副教授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第一节  植物细胞工程的含义  第二节  植物细胞工程的发展历史

第三节  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

第二章  细胞工程实验室的基本设备及常规技术  4学时

第一节 实验室及设备     第二节  培养基及其配制

第三节 实验室基本技术   第四节  外植体的选择与处理

第三章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与形态发生  5学时

  第一节  细胞全能性及其表达  第二节 脱分化与再分化

  第三节  细胞全能性器官发生;体细胞胚胎发生;影响植物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因素

第四章  离体培养下的遗传与变异  4学时

第一节 离体培养中的遗传与变异特点  第二节 体细胞变异的细胞遗传学基础  第三节 体细胞变异的分子遗传学基础  第四节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诱导与选择

第五章  植物主要组织培养技术  7学时

第一节 植物脱毒及快速繁殖技术  第二节 花药及花粉培养  第三节 胚胎培养  第四节 再生植株的驯化和移栽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速繁殖技术

第六章 植物原生质体融合6学时

第一节 植物原生质体的制备、培养及植株再生  第二节 原生质体融合及其影响因素;杂种细胞的筛选;体细胞杂种的鉴定  第三节 原生质体融合的意义

第七章 植物细胞培养及次生代谢产物生产  7学时

第一节 悬浮培养  第二节 单细胞培养  第三节 植物细胞的规模培养;培养细胞的次生代谢产物生产

第八章 人工种子与植物种质资源的超低温保存3学时

第一节 繁殖体的类型及其生产;人工种子包被;人工种子研究及其应用前景;超低温保存的研究概况第二节 植物材料超低温冻存的细胞学基础;超低温保存的方法;影响超低温保存效果的主要因素

第九章  动物细胞工程及干细胞概述2学时

第一节 动物细胞的特性;动物细胞工程技术;动物细胞工程的主要领域及实践意义  第二节 干细胞概述

第十章  植物染色体工程2学时

第一节  植物染色体倍性改造  第二节 植物染色体非倍性改造

第十一章  植物细胞的转化技术   2学时

第一节  植物基因转化受体  第二节  植物基因转化方法

第三节 转基因植物     

课程

目标

掌握植物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植物细胞工程研究的最新进展。

先修

课程

细胞遗传学  植物学  植物生理学  遗传学  植物组织培养

备注

 

植物病原真菌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 程 名 称

学  时

学  分

开课

学期

任 课 教 师

授课

实验

姓  名

职  称

植物病原真菌学

40

40

3

3

赵震宇

教  授

 

 

 

 

 

 

 

 

 

 

 

 

 

 

 

第一单元    概述

第一章  绪论(4学时)

什么是真菌、真菌的经济重要性、真菌的发展史、真菌在生物界的地位。

第二章  真菌的形态(4学时)

真菌的细胞结构、真菌的营养体、真菌的繁殖、真菌的生活史、真菌命名。

第二单元  真菌的分类

第三章  真菌的分类变化(4学时)

真菌分类学的主要历史发展时期、当前重要的分类系统、Answorth et all.(1973)、《Dictionary of the Fungi》7th (1983)、《Dictionary of the Fungi》8th (1995)、Alexopoulos & Mins (1996)、《Dictionary of the Fungi》9th (2001)、本书采用的系统、Chromista  藻界(假菌界)、Hyphochytriomycota 丝壶菌门、Labyrinthulomycota 网黏菌门、Oomycota 卵菌门、Fungi 真菌界、Ascomycota 子囊菌门、Basidiomycota 担子菌门、Anamorphic fungi 无性型真菌、Chytridiomycota 壶菌门、Zygomycota 接合菌门、Protozoa原生动物界、Acrasiomycota 集孢(粘)菌门、Myxomycota 黏菌门、Plasmodiophoromycota 根肿菌门

第三单元  卵菌门Oomycota

第四章  卵菌门Oomycota(12学时)

第五章  根肿菌门Plasmodiophoromycota(2学时)

第四单元  真菌界Fungi

第六章  子囊菌门Ascomycota(16学时)

第七章  担子菌门Basiodiomycota(16学时)

第八章  无性型真菌Anamorphic fungi(16学时)

第九章  接合菌门Zygomycota(4学时)

第十章  壶菌门Chytridiomycota(2学时)

课程

目标

掌握植物病原真菌基本知识、真菌分类方法和分类系统,了解植物病原真菌分类研究的方法及技术手段。

先修

课程

微生物学  植物病理学

备注

 

分子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 程 名 称

学  时

学  分

开课

学期

任 课 教 师

授课

实验

姓  名

职  称

分子植物病理学

40

40

3

3

赵震宇

郭庆元

教  授

副教授

 

 

 

 

 

 

 

 

 

 

 

 

 

 

 

第一章           分子植物病理学概述(4学时)

分子植物病理学内容、任务和发展简史;分子植物病理学在植物病理学中的地位;分子植物病理学的研究现状和前景。

第二章           寄主-病原物相互作用的遗传和生理生化基础(8学时)

寄主-病原物相互作用的遗传和生理生化基础;病原物致病生化因子;寄主植物抗病性的生理生化特征。

第三章           病原物致病相关基因(12学时)

病原物侵染的生物学特征;病原物基因组的结构特征;病原物致病基因的类型;植物病毒的侵染过程与致病相关基因;植物病原细菌物致病相关基因;植物病原真菌物致病相关基因。

第四章           寄主植物的抗病基因(12学时)

植物病理学中植物抗病基性和抗病基因的概念;分子植物病理学中植物抗病基性和抗病基因的概念;植物抗病基因的克隆方法;抗病基因鉴定;植物抗病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特征;植物抗病基因的功能。

第五章  植物防卫反应基因(12学时)

防卫反应的特点;防卫反应基因的研究策略;防卫反应基因的主要类型;防卫反应基因表达的时空概念和发育调节。

第六章  寄主-病原物相互作用(16学时)

        寄主-病原物相互作用的生化特征;激发子;抑制子;受体;诱导抗病性和诱导感病性;互作的双向调节;信号的接受和传递。

第七章           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6学时)

基因工程的意义及其在抗病育种中的应用;植物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植物抗真菌病害的基因工程;植物抗细菌病害的基因工程。

 

 

课程

目标

掌握分子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了解分子植物病理学在植物病害及其防治中的应用和研究的方法及技术手段。

先修

课程

植物病理学  分子遗传学

备注

 

高级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 程 名 称

学  时

学  分

开课

学期

任 课 教 师

授课

实验

姓  名

职  称

高级植物病理学

40

40

3

4

赵震宇

教  授

 

 

 

 

 

 

 

 

 

 

 

 

 

 

 

专题一 现代植物病理学进展讨论(4学时)

植物病理学发展简史;现代植物病理学研究的进展、现状和前景。

专题二 丝核菌的分类研究(12学时)

  无孢目真菌的特征和分类地位;无孢目真菌主要的属;Rhizoctonia(丝核菌属)的确立及其主要的种;Scleritium(小核菌属);Rhizoctonia solani(立枯丝核菌)的分类特征;Rhizoctonia solani的亚种划分;Rhizoctonia solani菌丝融合群;Rhizoctonia solani菌丝融合群的再分化研究;Rhizoctonia 的营养体亲和群的判别及其意义。

专题三 植物病毒的鉴定方法(8学时)

植物病毒的生物学鉴别方法;植物病毒的生理生化特性;植物病毒的电镜观察;植物病毒的血清学鉴定方法;ELISA方法及其改良;病毒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类病毒的鉴定。

专题四 种子带菌分析(8学时)

种子带菌情况与种子检疫和检验;种子带菌分析的一般实验方法;孢子离心富集检查法;种子直接分离鉴定法;富集液平板稀释分离法;富集液划线分离法;致病性鉴定方法;特定病原的带菌分析。

专题五 植物寄生线虫的研究(8学时)

植物寄生线虫的危害性;植物寄生线虫的分类知识;植物寄生线虫的主要种类及其危害和特征;植物寄生线虫研究方法。

专题六 土传病害研究(8学时)

土传病害的概念及主要种类;土传病害的危害特点;土传病害研究方法;土传病害的流行规律与防治。

专题七 葡萄霜霉病(或其他病害)的发生与防治研究(8学时)

发生与危害概况;研究现状;症状识别与病原鉴定;发生规律研究;防治策略和方法讨论。

专题八 植物病害研究方法讨论(4学时)

  真菌病害的研究方法;细菌病害的研究方法;病毒及类病毒病的研究方法;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课程

目标

掌握现代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的方法技能,了解现代植物病理学各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研究内容。

先修

课程

植物病理学  分子遗传学

备注

 

 

Baidu
sogou